《贵州是个好地方》
首先我要说的是,"每月给你10万元你愿意去贵州农村生活吗?",这是一个假命题,并且带有地方歧视的倾向。
贵州是个好地方。贵州是我们祖国的一个很重要的省份,那里山清水秀,资源丰富,具有其他省份没有的特殊气候,由此也带来了特殊的农村农业。贵州也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着丰富多彩的各民族文化,经过历史的沉淀和发展,形成了弥足珍贵的文化瑰宝,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的贵州大部分相对于我国先进的省份发展慢一点,这也属于正常情况,十个指头不一样长,但不是说贵州就成了"谁也不想去"的地方。更何况,这几年贵州的发展,日新月异。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贵州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过巨大贡献,现在全国各地各条战线活跃着很多贵州人,他们都是中国精英。就是在贵州当地,贵州人民正在争分夺秒地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而不懈努力。
贵州是一个好地方,贵州人民是勤劳朴实的人民,是善良勇敢的人民,是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
2019.10.7.午
【网络图片,违权立删】
你好我是精神病医生专治各种不服各种催牛x的…有本事,你先把钱亮出来…总在这说给多少多少钱,去农村,去哪里的!你不给钱好意思问吗?
明朝朱元璋始设贵州省,为何不远千里召见奢香夫人?
朱元璋可没有不远千里的召见奢香夫人,而是奢香夫人自己前往南京,然后在请求面见朱元璋时,经朱元璋同意后,奢香夫人始得面君。
至于奢香夫人为何会从千里之外的贵州去南京请求面见朱元璋,这其中却是着一段极为曲折的“故事”。
奢香夫人,元末川南彝族土司的女儿,也就是彝族部落的公主,出生于1358年,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彝族女政治家,她为中国的地方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统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朱元璋曾盛赞:“奢香归附,胜得十万雄兵”。
1375年,17岁的奢香与贵州宣慰使,水西彝族默部首领陇赞·霭翠结为伉俪。结婚后,奢香尽心尽力的辅佐霭翠处理贵州宣慰司的事务,在处理事务中,她以贤能闻名水西各部,受到族人爱戴,被尊称为“苴慕”(君长)。
1381年,霭翠因病去世,因继任的贵州宣慰司年龄尚小,奢香夫人遂代其执掌宣慰司事务,负责处理贵州一切事务。此时,明洪武帝朱元璋派遣傅友德、沐英等欲从贵州入云南,借以讨伐元梁王巴匝剌瓦尔密的残余势力。
当然如此意图,巴匝剌瓦尔密怎能觉察不到,于是他开始联合周边反对明朝的土司,如乌撒、芒部等地的土酋,在黔西北境内屯集重兵,企图阻止明军入云南。而此时作为贵州的实际掌权者,奢香夫人自然也是被巴匝剌瓦尔密着重拉拢的对象。
但是奢香夫人深知明朝统一天下是大势所趋,阻挡明朝入云南,这无疑是螳臂当车。所以审时度势下的奢香夫人并未同意与元朝一起抵抗明朝,而是转头支持明朝入滇击元,而后明朝大军在奢香夫人的协助下,成功的击溃在云南的元朝残余势力。
因此凭借这等拥护之功,奢香夫人的儿子就依然被委任为贵州宣慰使司,且依然有奢香夫人暂时代领。
1384年,明朝派大将马晔前往贵州任都指挥。马晔这人能力不错,对朱元璋也很忠心,但却是很不适合在贵州这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任职,因为他有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极端仇视少数民族。他视奢香夫人为“鬼方蛮女”,并对她代理贵州宣慰司事极为不满。
在贵州任上,马晔对彝族百姓大肆行迫害之事,他指使麾下兵士在开置普定驿时,大肆杀戮彝族人民,并强迫奢香交纳超出朝廷之外的赋税。可此时,贵州正遭大旱,粮食颗粒无收,百姓连吃饭都是个难事,哪有钱来缴纳多余的赋税,如此百姓是被逼的生不如死,颇有要爆发动乱的意思。
如此,奢香夫人为了治下的百姓,她几次三番向马晔行文陈诉强征赋税的不可行性,可是马晔不但不听劝告,反而是借口奢香夫人抗旨不尊,将她抓到贵阳,然后指使兵士脱光奢香的夫人,让其裸露身体,并鞭笞奢香的背部,希望借此来惹怒彝族人,让他们造反,这样他就理由对彝族百姓大肆行杀戮之事。
本来马晔这等做法,已经彻底的激怒了奢香麾下的四十八部头人,他们都已经开始聚集兵士准备造反了。可是就在这危急关头,深明大义的奢香夫人却站出来阻止,她深知自己绝对不可能抵挡明军的锋芒的,与明军斗等于是自取灭亡,所以她极力阻止麾下将士欲图兵变的行为,如此最终马晔的机会落空。
之后奢香毕竟是贵州实际的最高行政长官,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下,马晔也不能对她做的太过,再加上贵州宣慰副使宋钦的劝阻,奢香最终还是被马晔放回。
当然奢香夫人虽被放出,但她也知道只要马晔在贵州一天,彝族的百姓就不会好过,在权衡之下,奢香决定进京告御状。同年,奢香经贵州宣慰副使宋钦之妻刘淑贞的引荐,得以走诉京师,并向朱元璋面陈马晔逼反的真相。
朱元璋在听到此时后,心中已有了决断,那就是杀掉马晔,以安贵州百姓之心。不过朱元璋始终是帝王,他就算心中已有决断,但也没直接跟奢香明说。而是先问奢香“以何报答”,奢香夫人听到这个就知道一定要给出承诺,所以她答道“愿令子孙世世不敢生事”,并表示“愿意替朝廷刊山凿险、开置驿道”。
朱元璋在听到这个回答后,那是万分高兴,随即就答应会秉公处理此事,然后封奢香为“顺德夫人”。
奢香在回到贵州后,也履行了她对朱元璋的诺言。在她的住持下,一条向西,经贵阳,过乌撒,达乌蒙(今云南昭通),及一条向北,经草塘(今瓮安县境)到容山(今湄潭县境)的驿道被开凿而出,自此中原经贵州通往川、滇、湘的通道被彻底打通,如此西南的经济开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中原王朝也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控制。
可以说奢香夫人的一生虽只有38年的时间,但是她的深明大义,她的为国为民,她在贵州所做的一切都极大程度的维护了国家的大一统,其开凿而出的驿道更是大大加深了西南地区与中原的交流,并间接发展了西南的经济。
奢香夫人这短暂的一生注定是永载青史,值得后人永世继承的。
历史上的“奢香夫人”是元末明初时四川永宁宣抚司、彝族恒部扯勒君亨奢氏之女,17岁的时候嫁给了贵州宣慰使、水西彝族默部首领陇赞·霭翠。在改土归流以前,宣慰使的权力很大,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全权掌握军政和民政。所以中原王朝通常直接任命少数民族的土司世职任这个职位。所以洪武14年(1381年),蔼翠因病去世,奢香夫人的儿子世袭了贵州宣慰使一职,因为儿子年幼,奢香夫人成为了实际上贵州及川南这一带的彝族势力的实际掌舵人。
在明军进军云南之际,“奢香夫人”审时度势,提供便利,维护了国家统一。当傅友德和沐英等人准备去云南讨伐元梁王巴匝剌瓦尔密的残余势力的时候,乌撒(威宁)、芒部(镇雄)等地的土司在贵州西北境内设下伏兵,企图阻止在明军进入云南的必经之路上,伏击明军,阻止明军进入云南。
此时正是奢香主政之时,“奢香夫人”很明确地认识到蒙元的势力已经日薄西山了,而中央王朝大明正在崛起,所以一路上积极支持明军,送粮食,修道路。还亲自劝服乌撒和芒部彝族土司要认清形势,不要与明军作对,使得明军顺利进入云南,并且剿灭了蒙元残余势力。
奢香夫人的做法无疑是非常正确的,这一来避免了很多无辜的人陷入战乱;二来增快了大明统一全国的步伐。
在贵州设“卫”之际,“奢香夫人”深明大义、忍辱负重,为争取和平、维护民族团结做出巨大贡献。洪武16年(1383年),朱元璋始设贵州卫(是卫所,不是省,题目中有疏漏)于贵州城(贵阳)。马皇后的侄子马烨耻于凭借族亲封官,靠忠诚与才干深得朱元璋信赖,因而被委以贵州卫首任都指挥。马烨此人虽然谋略过人,志高刚正,但是在民族政策上过于激进了,想直接“代以流官”、“郡县其地”。当他开置普定驿的时候,发现当地的土司威信极大,影响中央政府对边陲的控制,便欲“灭水西而统贵州,造事端而以战制胜”。
所以马烨就决定拿自己眼里的“鬼方蛮女”奢香夫人开刀,他故意将奢香抓到贵阳,当众“裸挞”奢香夫人(脱光了鞭打的背部),目的就是要逼奢香夫人属下造反,然后他顺势派兵剿灭之。奢香夫人属下水西48目头领因奢香夫人受辱,欲起兵反明,此事很快在黔西北、滇东北彝区传开,结果彝族各目头领都带兵来了,“愿死力助香反”。事态的发展直接扩大到了云、贵、川三省。
结果奢香夫人忍辱负重,隐忍不发,让贵州宣慰副使宋钦之妻刘赎珠奔走京师,寻求朱元璋的调停。刘赎珠明言,贵州各部归附明朝已经有7、8年,给明朝提供了大量的马匹,都彼此相安无事,现在马烨无故挑起事端,贵州战乱一触即发,为了维护彝汉民族团结,恳请杀了马烨以平民愤。
于是朱元璋决定不远千里召见奢香夫人。奢香夫人以“愿令子孙世世不敢生事,并愿意刊山凿险、开置驿道”为条件,令朱元璋将马烨召回京师治罪。
朱元璋对奢香夫人的态度以及深明大义非常感佩,于是封奢香为“顺德夫人”,赏赐金银和丝织品等物。
奢香夫人的聪明在于,如果自己与马烨对抗,正中马烨下怀,会坐实反叛,招致明廷的剿杀,得不偿失,既报不了马烨对自己的羞辱之仇,还会给自己和人民带来灭顶之灾。但是自己愿意世代归顺明朝,并且将朱元璋想“修驿站打开了贵州与川、滇、湘的通道”而未果的事情,都替朱元璋做掉,这样马烨在贵州就失去了价值。马烨在贵州没有价值了,朱元璋必然将其召回。然后为了笼络自己,借朱元璋的手处理掉自己的仇人。
回到贵州后,奢香夫人开辟驿道,将水西“接入”中原的“路联网”,对水西地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民族和睦,作出了巨大贡献。回到贵州后的奢香夫人,对促进西南的开发,稳定了西南的局面,明王朝确定与西南的宗属关系,贡献巨大。奢香夫人带着各部族修了两条驿道。一条向西,经贵阳,过乌撒,达乌蒙(昭通);一条向北,经草塘(瓮安)到容山(湄潭)。置龙场(如果奢香夫人没有修这条路,设这个驿站,就没有了后来著名的王阳明“龙场悟道”)、陆广、谷里、水西、奢香、金鸡、阁鸦、归化、毕节等9个驿站于贵州境内。驿道纵横贵州,从此彻底打开了与川、滇、湘的通道,把贵州与中原的“路联网”完全“接轨”了起来。
通过“路联网”,奢香夫人请来了汉家耕作好手,来帮助彝家子弟改进耕作方法;让自己土产的茶马走出去,将贸易伙伴引进来,解决了老百姓吃盐的问题;在贵州宣慰使司地置儒学,设教授。积极学习和引进汉族文化,加强和促进彝汉文化交流,保留了彝族的历史与文化。甚至带头派遣子弟到京师入太学学习,加强与中原的联系与沟通。
奢香夫人的争取和平、引进礼乐的“大智慧”、“大作为”,在历史上得到了非常高的评价。“风烟济火旧岩疆,礼乐千村变卉棠。际得承平遗事远,部人犹自说奢香。”——余上泗《蛮洞竹枝词》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